
“您得先刷脸,显示正常才能进门!”几天前,在本市一家机关单位,守在门口的保安人员提醒每位前来办事的访客,“北京健康宝”的信息显示正常才能进门。但由于健康宝先得人脸识别验证,多位访客不得不在传达室里摘掉口罩“刷脸”。
本是有益防疫的举措反倒有了风险?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在使用“健康宝”时都出现了类似的风险和漏洞。
亮码前必须人脸识别

作为疫控期间为个人提供自身健康状态查询的小工具,本市从3月开始推广使用“健康宝”。在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健康状态“未见异常”才能进门。但健康宝在登陆后需要每天人脸识别,这才有了亮码前先“刷脸”的情况出现。
“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不需要,老百姓去办事前也不知道到底用不用健康宝。”到某政府部门办事的市民于先生之前没用过“健康宝”,于是只能在大门外临时通过微信小程序登陆,但验证信息时需要提前人脸识别,他就不得不先摘下来口罩,试了三四次才成功。旁边的保安人员还一个劲儿的提醒:“光线太暗不行,太亮了也不行!”
目前,“健康宝”主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两种渠道登陆,但每个渠道都需要每天进行人脸识别。不过,按照目前两款软件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完全实现不摘口罩就可识别的功能。此前有消息称“‘健康宝’在支付宝小程序可大概率识别戴口罩的人员”,但记者多次戴口罩尝试都无法通过识别,支付宝客服也表示暂无这一功能。
在公共场所,摘口罩扫脸是否有风险?市经信局近日回应,建议出门前提前在家生成当天的健康状态,状态一旦生成,当日24时前均有效,可以避免楼前排队、公共场所摘口罩扫脸风险等问题。此外,也有市民建议,一些需要健康宝的单位也应提前告知,让市民做好准备,避免入口排队摘口罩刷脸。
早高峰刷脸故障频发

在使用“健康宝”时遇到烦心事的还有在朝阳区某企业工作的王先生。他工作的单位要求进门前亮出“健康宝”信息。为了避免在单位门口摘口罩刷脸,他一般都会提前验证。可是他刷脸时却被小程序提示“当前用户较多”“无法连接服务器”等信息,一连几次都无法成功;最后到了单位门口,依然提示“认证失败”。
“一直不成功,我就一直进不了门,最终我只能用前一天的截图蒙混过关。”王先生说。但其实这种方式属于违规的。“健康宝”在登陆时就提示,北京市防疫相关政策公告明确要求民众不得谎报瞒报,一旦发现谎报瞒报等情况,相关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
昨天上午9时,到东城区一家写字楼办理公务的白领樊先生在检测体温后也被要求出示“健康宝”,但他打开页面后却显示“系统繁忙”,尝试了五六次都无法登陆,在后面排队的人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您先进来吧,应该是早高峰系统崩溃了!”工作人员给他支招,早上趁用户不多时提前登陆并截屏,进门时出示截屏图片,就可以免去现场无法登陆的情况了。
人脸识别防假冒伪造
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健康宝”要求当天验证,所以他现在要么在头天晚上12点后验证,要么就六点起床时避开“早高峰”。
“健康宝”为何要刷脸?为何要每天都验证?采用类似举措的杭州健康码,也是在进门前先“亮码”,但据了解杭州健康码不需要每天刷脸验证。
其实,此举也主要是为了“防伪”。市经信局对外介绍,“健康宝”采用线上人脸识别、线下现场核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人脸识别、二维码、流转效果等兼备静态和动态两种防伪方式,可以有效杜绝假冒伪造。
但市经信局方面也提示,使用北京“健康宝”个人状态会根据后台数据情况动态更新,每一个健康状态生成后有更新时间显示,同时有个人照片进行核验,截图无效。此外,页面的一些动态元素也可以有效避免伪造冒用,保护居民信息安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政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吴越